【權威解讀】《中國教育報》:新目標開啟教育新征程——四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權威解讀】新目標開啟教育新征程——四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論斷出發,作出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部署的同時,明確了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新目標開啟新征程,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勇于開拓進取的強烈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
新目標繪就新藍圖。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中央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描繪了具體的宏偉藍圖: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擘畫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這種戰略安排說明我們黨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也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前景必將無比美好。用兩個“十五年”、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藍圖,把長期、中期和短期的發展規劃和宏偉目標緊密結合起來,使得方向目標與具體規劃銜接緊密,既登高望遠,又腳踏實地,不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頂層設計,也制定了具體方略,極大振奮了人心、凝聚了力量,又能讓人知曉路在何方、勁使何處。當宏偉目標和具體規劃相統一的共識成為集體行動的邏輯,即使因為形勢和條件發生變化,需要調整策略和政策措施,也能避免因方向不明、目標不清帶來的巨大風險。
新藍圖照亮強國夢。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讓中國人倍感自豪的新目標,不僅是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的承續,更是在新歷史條件下強國夢的新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并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譜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歷史新篇章的偉大使命,就責無旁貸地落到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這就要求全黨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努力。
強國夢教育鋪底色。強國先強民,強民先強教育。黨的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辦好人們滿意的教育。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教育的內外環境、供求關系、資源條件、評價標準都已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階段。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與中央要求、社會需求和百姓期待更好的教育相比,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要求相比,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面對新使命新任務,我們的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現代教育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需要重點破解,一些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還需要加快解決。為此,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瞄準十九大為教育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新部署,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我們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