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搖青嶂 澄波映畫樓——省文化藝校藝術實踐探索以黏土微縮景觀呈現明湖美景
摘要:濟南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景區大明湖和千佛山,在暑期藝術實踐的師生手中通過黏土微縮呈現到兩平米的景觀沙盤中。明湖美景、佛山倒影盡收眼底,北極閣、鐵公祠、大金佛等所有布局皆是按照老濟南的格局布置打造,最原始、最生動的老濟南大明湖再次呈現在大家面前。小中見大的藝術形式令所有觀者稱奇,老濟南風韻景致的生動呈現讓濟南民眾感懷動容。
濟南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景區大明湖和千佛山,在暑期藝術實踐的師生手中通過黏土微縮呈現到兩平米的景觀沙盤中。明湖美景、佛山倒影盡收眼底,北極閣、鐵公祠、大金佛等所有布局皆是按照老濟南的格局布置打造,最原始、最生動的老濟南大明湖再次呈現在大家面前。小中見大的藝術形式令所有觀者稱奇,老濟南風韻景致的生動呈現讓濟南民眾感懷動容。
據悉,微型景觀由學校美術教研室盧曉燕等老師帶領著學生耗時一個月制作,幾乎全部使用超輕黏土,搭配瓦楞紙、陶瓷等材料。景觀中的千佛山,使用輕便填充物,既減少了場景整體重量又呈現了千佛山山體的質感;而景觀主體大明湖水的制作,則經過多次反復修改,最終確定使用水晶膠等材料呈現真實的湖水蕩漾效果;景觀中的房屋小橋、石桌石凳、樹木草叢均是純手工制作,構圖、比例、制作、上色、擺放,每一細節都要細細忖度,耗費了師生大量心血。
此次藝術實踐活動吸引了齊魯電視臺、濟南電視臺、山東商報等諸多媒體關注,紛紛前來采訪拍攝,騰訊新聞也予以轉載。媒體觀眾都為微型景觀的創意和制作所折服,也都表達了對傳統手工藝的支持和對微型景觀的認可。
微型景觀創作以中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創作基點,將傳統手工的人情味與藝術性合為一體。創作者把生活感悟和藝術思考注入到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形象中,有師生們對老濟南過往歲月的眷戀,有對生活最質樸本真的呈現,不失為一次飽含藝術和情懷的教學實踐活動。
責任編輯: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