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春風——中國美術館藏楊柳青古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摘要:1月10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楊柳春風——中國美術館藏楊柳青古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出,展覽從題材、功能、工藝等方面對楊柳青年畫進行綜合展示,完整呈現(xiàn)楊柳青年畫的風格面貌和藝術魅力。
1月10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楊柳春風——中國美術館藏楊柳青古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出,展覽從題材、功能、工藝等方面對楊柳青年畫進行綜合展示,完整呈現(xiàn)楊柳青年畫的風格面貌和藝術魅力。
“年畫,作為美術園地色彩繽紛的花朵,經(jīng)久綻放,它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天,在追夢逐夢的時代,不僅有著豐厚的土壤,更有著溫暖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是文藝春天的報春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說。吳為山館長繼而介紹到,中國美術館擁有豐富的民間美術收藏,此次“典藏活化”系列展甄選的百余幅楊柳青古版年畫精品,年代介于清康熙至晚清民國之間,大部分作品來自于已故民間美術史學家及年畫收藏家王樹村先生的征集或捐贈,其中很多均為存世孤本和粉本,故十分可貴。展覽從題材、功能、工藝等方面進行綜合展示,完整呈現(xiàn)楊柳青年畫的風格面貌,傳達傳統(tǒng)年畫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和美學觀念。
楊柳青年畫始自明代中晚期,清早期日臻完善和提高,清中后期達到鼎盛,形成以楊柳青鎮(zhèn)為中心輻射至南鄉(xiāng)三十六村“家家都會點染、戶戶全善丹青”的黃金時代盛況。明清時期的楊柳青地處漕運樞紐,交通發(fā)達,市肆縱橫,風景如畫,有北方“小蘇杭”之稱。楊柳青年畫在這種殷盛的環(huán)境中成長發(fā)展起來,并暢銷于京城,故其題材和風格并不同于其他的農(nóng)村年畫產(chǎn)地,而是具有十分鮮明的市民文化特點和審美趣味。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楊柳青年畫逐漸形成了印繪結(jié)合的獨特工藝,既保持了傳統(tǒng)木版年畫的版味,又富有手工彩繪細膩明快的特色,從而塑造出有別于其他年畫產(chǎn)地的獨特“楊柳青年畫風格”。
此次展覽甄選中國美術館收藏的楊柳青古版年畫精品140余幅,作品年代介于清中期至晚晴民國之間,涵蓋了楊柳青年畫發(fā)展各個階段的代表作品,其中有不少孤本和粉本。如印制于清康熙時期的《四藝雅聚》《太白醉酒》《四季平安》,雍正時期的《加冠仕女圖》《葉戲仕女圖》,乾隆時期的《百花公主》《韓湘獻籃》《五福三星》,嘉慶時期的《暖香塢雅制春燈謎》《時遷盜甲》《游園驚夢》《呼丕顯下邊庭捉拿潘美》《打龍袍》以及道光時期的《莊稼忙》《福壽平安》等,都是已經(jīng)絕版的孤本,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另外,還有一些作品屬于年畫畫師“點套”的粉本,即印出墨線版后,畫師直接在上面手工填色,刻工再據(jù)此分別刻出各塊色版,如《逍遙津》《雁門摘印》《捉放曹》《年年太平》等,這類粉本過去在年畫作坊內(nèi)秘而不傳,因此也是非常難得。
此外,在展出形式上也有不少亮點。展覽內(nèi)容分作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曈曈春日新桃舊符”,從門神說起,延伸至楊柳青年畫的各類題材;第二部分“掃舍之后便貼年畫”,介紹楊柳青年畫的主要體裁、形式及用途;第三部分“家家點染戶戶丹青”,除分步展示楊柳青年畫的制作工藝外,還著重以作品來呈現(xiàn)過去流傳在年畫作坊里的用以指導年畫創(chuàng)作的民間畫法和畫訣。
展期持續(xù)至2017年3月26日。
責任編輯: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