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藝校——中國經濟網:山東:振興地方戲曲藝術 培養優秀后備人才
摘要:為了解決相關問題,學校在戲曲后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與省呂劇院、省柳子劇團以及全省各梆子劇團開展合作培養、訂單培養。積極與高等院校合作,推薦免試入學,使山東省地方戲第一次有了中國戲曲學院的正規本科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為山東地方戲曲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奠定了高學歷人才基礎。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30日訊(記者 石昊鑫)戲曲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優秀后備人才,9月25日,記者跟隨“中央媒體文化山東行”采訪團走進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深入基礎教育一線采訪戲曲傳承與戲曲后備人才培養情況。
學生們正在進行形體訓練 中國經濟網記者石昊鑫/攝
據該校負責人介紹,目前,學校的戲曲專業共設有京劇、呂劇、柳子戲、山東梆子四個專業,師資配比根據行當需求為1:3.4,平均1教師個教3.4個學生。根據行當的不同教學場所的需求也不同,由于戲曲基礎設施的不足,學校會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去劇團進行公益演出或者參加相關比賽,從實踐中檢驗并鞏固所學知識。
該校的副校長在與記者流中談到,戲曲發展從政策層面看,要在資金投入、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高度重視戲曲教育鏈條上的中等基礎教育。從文化的角度要出臺支持院團、企業和行業和學校合作培養戲曲人才的有關政策,順應戲曲教育多主體合作的規律。從教育層面要打破中等戲曲教育和高等戲曲教育分段培養的壁壘,尊重戲曲人才特有的成長和培養規律。
戲曲專業的學生在課堂上 中國經濟網記者石昊鑫/攝
記者在與柳子戲專業教師的交談中了解到,柳子戲目前處于人才斷層階段,老一輩藝術家逐漸老去,中青年人才跟不上,青少年演員因為年齡經驗問題也不能勝任角色。在人才教育方面,柳子戲不同于其他劇種,唱腔要求比較特殊,老一輩藝術家學習的時候都是一句一句面傳身教,而現在全部落于劇本,學生通過看劇本來學習,其學習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山東梆子專業目前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學生來源不規范、師資配比不夠,到地方去請老的傳承人困難重重等。
為了解決相關問題,學校在戲曲后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與省呂劇院、省柳子劇團以及全省各梆子劇團開展合作培養、訂單培養。積極與高等院校合作,推薦免試入學,使山東省地方戲第一次有了中國戲曲學院的正規本科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為山東地方戲曲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奠定了高學歷人才基礎。
媒體鏈接: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9/29/t20150929_6608961.shtml
責任編輯:信息科研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