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一番寒徹骨 哪得梅花撲鼻香——記我校柳子戲專場匯報演出
摘要:柳子戲是我校自2010年與山東省柳子劇團開展校團合作辦學所開設的新專業,實現了繼呂劇專業之后又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劇種后備人才的“訂單式”培養,柳子戲表演和音樂伴奏專業的藝術人才,畢業時由省柳子劇團擇優錄用。
2013年1月9日上午,鳳凰藝術周柳子戲專業教學劇目專場匯報演出在我校實驗劇場隆重舉行。我校黨委書記、校長安立元、副校長邢學軍、逄煥澤、山東省柳子劇團團長岳維山、舞蹈教研室徐雅琴主任、文化教研室胡學林主任出席觀看了本次演出。
此次柳子戲專業匯報演出的劇目為《斷橋》、《觀燈》、《董家嶺》、《抱妝盒》、《包公錯斷顏查散》,我校柳子戲專業師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刻苦訓練、精心準備及緊張選排,為全校師生奉獻上了一次柳子戲盛宴。
柳子戲是山東的古老劇種,其表演程式粗獷豪放,抱樸含真;人物動作設計惟妙惟肖,猶如風行水上,生活氣息十分濃厚。唱腔以俗曲和柳子調為主,曲調纏綿蘊藉,能夠表達細膩復雜的思想感情,可謂曲盡其妙,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之稱。柳子戲的伴奏樂器以竹笛、笙、三弦為主,伴腔時,笛子吹奏的旋律基本與唱腔相同,而笙和三弦則可加花變奏,以嚴絲合縫、風雨不透的藝術手法感染了現場的觀眾。
柳子戲是我校自2010年與山東省柳子劇團開展校團合作辦學所開設的新專業,實現了繼呂劇專業之后又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劇種后備人才的“訂單式”培養,柳子戲表演和音樂伴奏專業的藝術人才,畢業時由省柳子劇團擇優錄用。
今后,我校將繼續努力做好區域性特色規范化中等藝術學校建設,擴展地方戲后備人才培養領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稀有劇種培養傳承更多的人才,為戲曲后備人才培養貢獻更大的力量。
責任編輯:信息科研宣傳中心